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

曼德拉效應專輯284︰電影《無間道 II》經典對白轉變


今集「曼德拉效應專輯284」,會為大家分享一個香港經典電影對白改變的個案。


《無間道II》經典對白改變


香港電影,從踏入2000年開始,進入低迷時期,在一片悶氣充斥電影業之際,經典電影《無間道》於2002年推出,成了港產片奇葩; 憑著緊湊劇情,以及結構精密的劇本, 贏得觀眾口碑之餘,更創下5500萬港元票房。

於是,電影公司乘勝追擊,短短一年間,推出兩部後續作品,包括前傳《無間道II》、以及續篇《無間道III 終極無間》。造就了港產片至今無法被超越的三部曲。


2003年上映的前傳《無間道II》,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,甚至於相隔16年後,即今年 2019年,更被該學會選定為香港電影史上「十部最佳電影」之一。


除此之外,《無間道II》亦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十大華語片、第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港台最佳電影,以及十數項獎項提名的殊榮。



《無間道II》中,有一句膾炙人口,貫穿整齣電影的經典對白 ——「出得嚟行,遲早要還」,更成了金句。於往後十數年間,經常被不同領域引用;無論是
經濟、
政治、
娛樂、

甚或網絡文章;


都經常將「出得嚟行,遲早要還」這句對白反覆引用,可見其影響力之深。


但是,今時今日,這句對白,經已發生了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

現在,讓我們看看這電影金句出現的片段。大家仔細留心聆聽對白的同時,也請留意由電影公司配上的字幕。
顯而易見,由吳鎮宇所飾演的歹角倪永孝口中,說出這句經常掛在其父親口邊的說話,經已變成「出嚟行,預咗要還」,但是,不論上傳者寫上的標題,甚至電影公司配上的字幕,都顯示出舊現實「遲早要還」。          
這時候,可能有觀眾會估計:「是否只是網絡片段出現不同版本,造成混亂。」這次,且看看另一次由吳鎮宇說出這句對白的情節,是否同樣發生改變。


這個段落,吳鎮宇所說的對白,更奇怪地變成「始終要還」,但字幕顯示,同樣是舊現實「遲早要還」。


再看看最後一次由吳鎮宇說「出嚟行,遲早要還」的情節,但我們聽到的,亦變成了「預咗要還」。



試想想,一句在電影中極為重要的對白,劇情中更聲稱,是來自歹角父親經常反覆說出的口頭禪,電影製作人,包括編劇、導演、剪接師,又怎會犯上如此低級錯誤,讓這句重要對白出現不同版本,並且每次均是對白與字幕不相符呢?


另外,電影中更出現了一個情節,徹底保留了舊現實,讓我們更確定這經典對白經已發生了「曼德拉效應」。電影第一次出現這句對白的情節,是由演員惠英紅飾演的倪家成員,說出這句對白「出嚟行,遲早要還」。

沿襲我們上面提到的邏輯,一齣被喻為經典的香港電影,同一句經常掛在黑幫父親口邊的說話,製作人員又怎可能出現三個不同版本之後,而不作出修正?


而另一個更重要的邏輯推理就是,倘若一句對白,差不多每次在電影出現都是不同版本的話,又怎可能令觀眾深刻?甚至深刻至一個程度,是在往後十多年間,均經常被引用呢?


從這個推理,加上本來就一致的電影字幕,更讓我們確定,這句經典對白,在電影中出現的四個情節,舊現實必然一致是「出嚟行,遲早要還」。


事實上,我們亦可以從其他殘餘現象中,尋著更多理據。


舊現實的殘餘現象


台灣中視新聞,於2014年,曾播出一趟「電影十大經典台詞」的票選,從畫面標題可見,是新現實「出來混,總是要還」被選為冠軍,但在短短兩分鐘的媒體報導中,此句經典對白,竟然和電影一樣,出現了不同版本。


首先,無論是「中視新聞」官方YouTube頻道的標題、主持人的說話,以及畫面標題,內容都是新現實之一的:「出來混,總是要還」,


但是,當新聞播放出《無間道II》片段時,由中視製作的畫面標題,卻顯示了舊現實的「出來混,遲早要還」;

另外,當播出街訪片段時,無論受訪者所說的內容,甚至下方字幕所標示,也是舊現實「遲早要還」。

非常明顯,在僅僅兩分鐘的簡短報導中,就前後出現了新舊版本的對白複述,試想想,這是一段報道十大經典台詞的票選結果,當提及冠軍時,又怎可能出現如此混亂?唯一解釋,必然是發生了「曼德拉效應」,導致效應發生後,最常見的「標題與內文不相符」的情況。


事實上,網絡上存留了大量殘餘現象,包括:
維基百科(香港地區)有關《無間道II》的描述,在「影響」這個欄目中描述的經典對白,保留了舊現實「出嚟行,遲早要還!」。


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03年一篇《無間道II》的影評中,寫出吳鎮宇飾演的倪永孝,其對白亦是舊現實的「出嚟行,遲早要還。」


另一個甚具公信力的「香港影庫」發表的影評,當中仔細記載電影評論員對《無間道II》中吳鎮宇的評價,並記錄了他所說的對白,亦是舊現實的「出來行,遲早要還」。

內地知名電影資料庫網站Mtime 時光網,於2012年曾經發表一篇「香港警匪片30句經典對白」的評論,該篇報導的標題、內文、圖片,皆是舊現實的「出來混,遲早要還」,而且此句對白也被列為30句經典警匪片對白的第2位。

非常明顯,可以確定這是一個電影對白的「曼德拉效應」個案。


當我們再一次,看見如此膾炙人口的電影對白,今次,甚至是風靡華人世界的電影對白,都可以在「曼德拉效應」下,輕易被改寫的時候;我們又會否更深切反思,在所謂現實的每個範疇中,人類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把持和自恃的地方呢?


聖經清楚指出, 末後的日子,一切可以被震動的都會被震動。 繼續留意我們的《曼德拉效應系列》, 我們會為全人類提供答案。




什麼是「曼德拉效應」?


「曼德拉效應」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,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,正如現實所見,他於2013年離世。但是,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,他清楚記得,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,經已在監獄中離世。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、葬禮的電視片段,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。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,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,表示有相同記憶。從此,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,就會被標籤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



相關連結

曼德拉效應專輯19:電影《星球大戰》的兩個改動

曼德拉效應專輯227:更多曼德拉效應個案

曼德拉效應專輯10:阿森一族與「殘餘現象」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